为“三农”工作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解读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4-06-21 00:00:00   来源 : 中国农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92
admin 中国农网 发布日期:2024-06-21 00:00:00  
92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落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近日,记者就会议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

  问: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总体安排是怎样的?

  答:新形势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就是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问: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包括哪些具体任务?

  答:总的来说,是围绕“一个核心”、推动“三个提升”、实施“五项行动”。一个核心,即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三个提升,即重点提升农民的技术技能水平、培优提升农民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素养;五项行动,即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培训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脱贫地区致富能力提升行动、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和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第一,强化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人才支撑。这是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通知》明确,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支撑粮食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农民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种植管理部门联合遴选培训对象,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五项行动”位列首位的就是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培训行动。《通知》分类型、分区域明确了培训对象和培训重点。例如,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重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要开展专题培训,支持县级培训和省市级调训相结合。粮油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化种植大户等,要强化急需、短板产业技能培训。《通知》特别强调,在有条件的地区,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为对象,着力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在适宜区域继续实施,豇豆质量安全控制培训在主产区域继续开展。

  第二,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通知》要求,各地服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等,分领域、分产业、分层级开展系统培育,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面向主体带头人及主体从业就业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促进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第三,提升脱贫地区农民致富能力。2020年以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服务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训产业发展带头人和脱贫群众22.36万人次。今年启动实施脱贫地区致富能力提升行动,支持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围绕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带头人,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带动脱贫群众致富增收。《通知》要求,各地根据脱贫人口(含非脱贫人口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业需求,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脱贫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鼓励各地采取订单式培养、工匠带培等方式开展培训。特别考虑到一些地方农民教育培训条件不足的情况,明确了这些地区可由省级组织或委托其他市县组织培训。

  第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综合素质素养的不断提升能够提升农民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通知》要求,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全面开设综合素养课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育对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建设、农业金融保险、乡村治理、农耕文化、农村移风易俗等领域知识、理念和倡导性要求。同时,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实施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通知》特别强调,鼓励各地创新性开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相关培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移风易俗、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乡村优秀文化等,提高农民参与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过程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文明乡风。

  问: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以下简称“学用贯通试点”),这项工作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开展学用贯通试点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举措。试点领域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人才需求,坚持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重在实效的理念,推进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紧密联系、双向贯通,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多渠道、多行业、多地区就业增收能力。

  此次试点范围覆盖5个地级市和70个县(市、区),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主要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具体实施。培育对象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具备较好的发展能力,优先考虑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人群。

  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从拓展培育目标、拓宽培育内容、创新培育方式、探索培育路径等方面入手,寻找乡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培育目标方面,重点关注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新能源等相融合的“农业+”新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在培育内容方面,要求根据产业或从业就业领域特点,按需设置培育内容,优化组合培育师资,打破学科边界,提供跨专业、跨产业的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在培育方式方面,分析从业或就业岗位所在领域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以培育对象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为标准,选用适宜的培育场景,宜培则培、宜训则训。鼓励培育主体与用人主体协同探索协议委托、订单定制、联合培养等产教融合培育方式。在培育路径方面,提出探索教育培训机构与人才发展服务机构深层次紧密协作新机制,构建农业农村部门与政府人才集团等协作育人新体系,贯通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人才发展政策,缩小农民从业就业需要和产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为农民提供从学习提升到转化应用的闭环式服务。

Copyright © 2024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
京公网安11010802023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