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态宜居打造湟源美丽乡村

发布日期:2021-10-18 11:45:38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1242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1-10-18 11:45:38  
1242

  曾经,很多湟源人的乡愁是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缕炊烟下破旧的老屋,昏暗的灯光中佝偻的父母,写满的是愁绪和无奈;如今,随着高原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愁的画面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笔直的硬化路、宽敞明亮的现代家装、拧开水龙头就是清澈的自来水,还有产业富民带动下村民们在家门口开办的农家乐、特色种植、加工厂、养殖场……美丽乡村的图景中村民们绽放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2014年至今,湟源县共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87个村,落实资金21319万元。

  今年,按照生态与经济并举,绿化与美化结合,综合治理与管理管护并行的工作思路,湟源县继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村“两委”班子强、群众参与热情高、人口相对聚居、“空壳”宅基地少、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可行的城关镇纳隆口村、大华镇阿家图村等14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受益人口11458人2841户。

  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加快实施村道硬化绿化、农田水利建设、边渠河道治理、路肩人行道铺装、配备健身器材、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3458万元,建设项目于8月10日开工建设。

  构建湟源乡村美丽田园画卷

  近年来,湟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按照市委陈瑞峰书记调研湟源县工作时提出的“六个立足”目标要求,以加快建设湟水上游生态强县为目标,将“三乡工程”和全域旅游作为切入点,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富民工程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持续培育等有效措施,构成了湟源县一幅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田园画卷。

  科学谋划持续统筹推进

  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充分发挥规划对实践的目标引领和规范指导作用,结合村庄的特色风貌、民俗、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村自然资源条件及农民的愿望、期盼,科学制定乡村建设目标任务。聚焦村庄建设中遗留的、突出的农村垃圾、污水、村容村貌问题,集中力量补短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防止生搬硬套、资源浪费和“翻烧饼”现象,杜绝形象工程。通过建设做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以人为本激发共建活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强化环境卫生意识,积极参与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当中,提升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风貌管控凸显乡村特色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统筹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注重乡土味道,做到“让乡村回归乡村”建设理念,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不拆房”的乡村原生态保护理念,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不搞“一刀切”,基本保护村落的乡土状态,让乡愁氛围更加凸显。

  建管并重确保长效运行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立健全建设成果管理、运维、督查考核机制,健全长效管护队伍、建立标准管理体系、保障运行管理经费,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管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实现美丽乡村不断升级,作用持续发挥。

  部门联动强化考核机制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和责任担当,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湟源美丽乡村这样建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环境靓起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留住绿水青山。以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优先编制规划、项目优先投入、工程先行实施,按照生态与经济并举,绿化与美化结合,综合治理与管理管护并行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各项管护机制,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力度,推行“慎砍树、禁挖山、不毁草、少拆房”的乡村原生态保护理念,保持了乡村的农耕之美、田园之美、自然之美和传统之美。大力实施村道硬化绿化、农田水利建设、边渠河道治理、路肩人行道铺装、配备健身器材,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环境整治全提升,饮水水体优质、供电到位,绿化、亮化大提升和活动场所全达标,使建设村基础设施条件焕然一新,村庄环境明显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

  ——产业发展持续增效。以创新的理念抓产业,推动农业升级换代,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促进“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在明确一村一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把产业作为重点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以“产业和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为重点,扶持引导建设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其“造血”功能。在建设工作中,组织实施了一批以特色种植业、农家乐、劳务经济等为主的产业,引领建设村有效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如:小高陵村依托红色旅游基地使村子在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真正富起来,形成在全县彰显红色教育文化、具有红色教育旅游特色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样板;莫合尔村建立养殖合作社,优先发展养殖、种植业;甘沟村以“帮富”车间集装袋加工为村主导产业,实现了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巨大转变。特色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

  ——示范建设成效凸显。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在保留农村风貌、充分尊重原有村落格局、建筑风格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想方设法彰显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提升和展现美丽乡村的特色文化品位,做到“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各村纷纷依托各自优势,深挖细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名片”。目前,全县形成了一批以前沟村树莓山庄为代表的产业支撑型美丽乡村,以拉尔贯村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型美丽乡村,以马场台新村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以兔尔干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传承型美丽乡村,以本炕村为代表的高原养殖型美丽乡村等,以波航乡上、下台村为代表的异地搬迁建设新型农村宜居型村庄。串点成线、以线并带,辐射引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显著提升,构建“点上出彩、片上出景、带上出新、全面铺开”的美丽生态宜居乡村。

  ——基层治理显著加强。着力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建立健全村庄管护长效机制等有效措施,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习惯,积极发展保洁协会、农村文艺、产业发展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着力培育乡风文明,在全县推介“记住乡愁”专题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激发村民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了解和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义,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引导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维护,有效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

  按“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湟源县美丽乡村办对全县未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开展摸底调查,提前谋划湟源县2022-2025年美丽乡村发展蓝图,计划每年建设10个村,力争2025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达到应建则建,打造一批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美丽乡村。

乡村
ldquo
建设
Copyright © 2010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