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蘑菇大棚长势旺 残疾夫妇年收入增长5倍

发布日期:2020-08-03 15:22:44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1520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0-08-03 15:22:44  
1520

  北湾村,位于怀柔区雁栖镇最北部的深山区,也是雁栖镇最偏远的行政村,距北京城区超过100公里。“因为没有主导产业,村民多以种地为生,村民整体收入都比较低,去年之前,这里多年都被列为低收入村。”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杜文利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全村户籍人口294人中,低收入户就有157人,残疾低收入人员占到全村人口的19.04%。去年,北湾村经市委统战部、怀柔区残联的帮扶,以及村里的多方努力,引入食用菌种植项目,建起蘑菇园,让31户残疾村民就业“脱低”。穷了几十年的单景文就是其中之一,个人年收入较往年增加5倍以上。

  夫妻二人均为残疾

  多年靠种田为生年均收入不足1万元

  “几十年都在村里以种田为生,种点玉米、小麦,每个月收入也就几百元钱,一年下来都挣不到1万元钱,平时都不够用,更不用说攒钱了。”今年63岁的单景文回想起去年之前的生活,不禁感慨,那些年真是太难了。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的妻子智力残障,属于重度残疾,从小没上过学,多年来也因身体原因,从未出村打过工,一直在家种地。而他在2003年因右眼疾病使得视力降至0.2,2004年又因农药中毒导致智力受到影响,再也无法外出外出打工。“这么多年,我跟爱人就靠着家里的十几亩地生活,苦累不说,根本攒不下钱。”单景文坦言。

  “我们村像单景文这样的残疾低收入人员共56人,残疾人占全村294人中的19.04%。”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杜文利告诉北青报记者,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是村里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全村摆脱“低收入村”帽子的一个重要环节。

  蘑菇园建成 残疾夫妇双双就业

  经过多方考察,北湾村的村干部们最后决定利用村里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良,海拔高夏季凉爽等地理环境优势,并结合村里低收入户多、60周岁以上老人多、残疾人多的“三多”现状,选择技术含量较低、市场前景好的培育食用菌项目。“我们村昼夜温差大,这最适合蘑菇的种植。”北湾村蘑菇园的主要负责人李全记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我们决定建蘑菇园之后,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在北京市委统战部、怀柔区残联以及镇里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首批5个食用菌冷棚很快就建了起来,并开始正式种植香菇。

  “雁栖镇政府和爱心企业一共为我们安排和捐助了80余万元的大棚基地建设资金,不到一个月,我们首批五个400平方米冷棚以及一个50平方米的冷库就正式建成了,并从承德引入4万余根菌棒开始种植香菇。”杜文利说,大棚建成后,31名有基本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残疾人员被招入园里工作。31人中就有单景文和他的老伴,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质的改变。

  为了让种植基地尽快运转起来,村里特意请来香菇种植技术员。隔三差五到大棚中手把手从零开始教他们香菇种植技术,还请来中国农学院的专家不定期为他们指导技术。

  香菇最好的生长温度是在16℃至25℃,采完香菇必须用小喷头喷水三、五分钟,菌棒养20多天之后就得翻个个……对于养香菇的技巧,单景文现在聊起来头头是道。但他向北青报记者透露,他们这31位员工在来大棚“上班”前别说种香菇了,在市场上看到香菇都分不出质量好坏。“我们这些人年龄偏大,又都有残疾,学起来都比较慢。村干部和技术员们就一遍一遍地教我们,指导我们干活,才有了现在的技术”。

  更令人高兴的是,蘑菇园建成后,因为招聘的都是低收入残疾人,怀柔区残联将其纳入助残增收基地,根据《北京市助残增收基地扶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又为31名残疾人划拨扶持资金78.9万元。这让初期成立的蘑菇园员工工资有了保障。“工人们每个月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时长的不同,会固定领到2000多元至3000多元不等的工资。”李全记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两个人都有工作了,而且还拿到了固定工资,我们之前想都没有想过。”一提到如今的工资待遇,单景文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两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年收入增长5倍 生活有了奔头儿

  “上个月我一个人的工资就拿到了3800元钱,我老婆也能拿2000多元。”单景文高兴地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是31位大棚工人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他要好好工作,用心照顾大棚,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跟我老婆去年一共赚了五、六万元钱。我们两口子一年收入比2018年收入翻了五、六倍,我特别珍惜这个工作机会。”

  收入的增加也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单景文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用去年赚的钱,给自己买了一辆8000元钱的电瓶车,还给老婆买了一辆电动车。“大棚距离我家有8里地,早上6点上班,我跟爱人每天早上5点就得出门,走路就得走一个小时,现在我开电瓶车10分钟就到了。今年我打算再把家里的农用三轮车也换个新的,下地干活也方便。”

  他还告诉北青报记者,之前两个女儿让他到城里帮她们照顾孩子,他都拒绝了,因为觉得在蘑菇园干活特别有劲儿,生活也特别有奔头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政策和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北湾村的蘑菇园去年试种植首年就已经看到了效果。仅去年7至10月栽培种植的香菇到去年年底,毛收入已经达到16万元。今年4月,北湾村再次将蘑菇园的规模由5座冷棚增加到10座,预计毛收入将达到32万元。“虽然由于成本的原因,我们的盈利空间还很有限,但从项目上我们看到了信心,从蘑菇大棚的涨势上我们看到了‘钱’景。”杜文利说。

  拓宽销售渠道 未来蘑菇园将带动周边村残疾人就业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北湾村的蘑菇园销售渠道依然多为在批发市场上售卖,比较单一。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该村目前也在通过多种方式,扩充销售渠道,增加销量。

  杜文利向北青报记者透露,目前,该村已经与怀柔最大的连锁超市大兴发超市达成协议,北湾村的香菇将在近日“走进”大兴发超市售卖。同时,北湾村的香菇还将“挂”上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进行销售。“到时候我们的香菇就能够卖向全国。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村里食用菌生产年营业收入达到70万元,年利润总额 40万元。”

  杜文利还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该项目的远期规划,随着项目的良好发展,蘑菇园将逐渐发展成以香菇、木耳、平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和规模化栽培的实体推动运作体系。同时,北湾村周边行政村也都有残疾人尚未就业,北湾村扶残助残基地还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周边残疾人从事劳动,从而推动雁栖镇北部区域残疾人扶贫助困工作。

Copyright © 2010 中国农业网络电视 电话:010-59195293 010-6611765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农业部北办公区16/18/20号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楼
投诉建议及业务电话:010-66067899 010-66167899